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山东青岛绘就乡村生态宜居新画卷-世界今日讯

来源: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:2023-07-05 17:37:13 分享至:

乡村振兴,生态宜居是关键。近年来,山东省青岛市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,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、农业绿色发展等工作重点,厚植乡村振兴绿色根基,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,绘就乡村生态宜居新画卷。

盛夏时节,平度市崔家集镇和平村里绿意盎然,道路两旁绿树成荫,绽放的月季花和蔷薇花散发出阵阵清香,整个村庄干净又美观。而两个月前,这里还是“脏乱差”的模样,村庄主街道两侧处处是村民的“圈占地”,或堆放废旧物品、或杂草丛生……

“5月份是全市确定的‘农村环境卫生死角清除月’,我们村‘两委’逐家逐户做工作,清除了所有‘私圈乱占’,又出资购买花苗和冬青约2万棵,由村民栽植在房前、路旁,共同美化绿化居住环境。”和平村党支部书记王希伯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摸清问题、起底整治、植绿培花……崔家集镇以和平村为突破口,在全域121个村庄同步推开“花香崔家集”环境提升行动,把垃圾堆和杂物堆全部清理,变成鲜花丛和绿植。一个个曾经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变得“净绿美”,村庄处处有花、处处见绿,面貌焕然一新。

通过实施村容村貌“微整治·精提升”,青岛市仅2022年就有万个乡村卫生死角变得“净绿美”,农村环境面貌持续向好。

今年,青岛市按照“清底子、建机制、固长效”的思路,研究制订《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3年工作方案》,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、大整治、大提升。在5月份进行的“农村环境卫生死角清除月”期间,共清理垃圾万吨,治理残垣断壁769处、村内乱堆乱放45741处、村周边垃圾11448处,净化、美化进村路沿线近27万平方米,打造“微整治·精提升”人文节点1700余处。

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是为了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,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一场深刻变革。在这场变革中,农民不仅是受益者,更是重要的参与者、建设者、监督者。

近年来,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整县制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,不断优化农村村容村貌,推进农村道路建设,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来树立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理念,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

在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造、天然气改造、秸秆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方面,青岛市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,在每个镇(街道)设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,推动农村空气质量改善。根据测算,2022年,青岛市浓度均值为26微克/立方米,同比改善%,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%,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“蓝天白云、繁星闪烁”成为市民的“日常品”。

实施河道清淤疏浚、中水回补、河道生态修复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河道综合治理措施,推动农村地区水环境改善,让大沽河等很多河流再现“水清岸绿、鸟飞鱼跃”的美景。同时,实施生态修复治理,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开展“绿满青岛”国土绿化行动,党的十九大以来,共完成道路绿化公里、水系绿化3759公顷,建设农田林网2377公顷。如今,“生态绿”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“底色”。

青岛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在巩固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,进一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,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,通过生态示范创建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提质,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绘就乡村生态宜居新画卷,让良好的生态成为青岛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京津冀礼仪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  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